研究队伍
-
解孝林 ,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防伪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室主任。1996年获四川联合大学(现四川大学)化学纤维专业博士学位;1996年3月至1997年12月在浙江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出站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工作。兼任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化学化工学部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绿色加工与资源利用的研究。发表论文3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0余件。2015年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2017年入选“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20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20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一)。成果在武汉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湖北国创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鼎龙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得到转化和规模化应用。
-
邱才明,教授,IEEE Fellow,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院长。曾任美国田纳西理工大学终身教授,曾担任贝尔实验室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在无线通信领域有超过20年的国际经验,领导参加过多个重量级的通信领域的研究和开发项目。理论研究方面,邱才明教授因为UWB(超宽带通信)领域开创性工作为人所知。所建模型取代了50年代提出的经典Truin模型,并被IEEE802.15.4标准采纳。曾领导开发了多个重量级的验证系统,其中最重要的实验系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认知无线电网络(包括近100个软件定义的无线节点)。以此为基础,邱才明教授深入研究了高维统计理论的重要分支-随机矩阵理论,提出了一套理论框架来分析解决通信系统物理层中“大数据”问题。邱才明教授曾创建Wiscom(无线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3G芯片的设计和研发,并在2000-2003年担任该公司的CEO及总裁。先后出版了《Cognitive Networked Sensing and Big Data》、《Cognitive Radio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mart Grid and Big Data: Theory and Practice》等三部专著。最近五年,在IEEE Trans. Wireless Communication等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60多篇,于2011年荣获ICC最佳论文奖。
-
朱锦涛,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河南省平顶山人。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MacromolecularResearch杂志副主编、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聚合物有序结构材料的构筑及其在安全防伪、光电存储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
白翔,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IAPR Fellow,机器视觉与智能系统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防伪工程中心副主任。他的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已在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论文被谷歌学术引用3万余次,h指数86。现/曾任IEEE TPAMI, PR, PRL, FCS等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AE)。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22),优秀青年基金 (2012),"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2016),连续8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曾获AAAI-2019杰出资深委员奖, IAPR/ICDAR 2019 青年学者奖等国际学术荣誉,以第1完成人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7)和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1)。
-
杨欣,教授、博导,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和医学影像分析领域研究工作,已在国际权威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授权美国/中国发明专利6项,出版英文书籍章节2部;获得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石青云女科学家奖;担任SCI期刊IEEE-TMI及Multimedia System编委及ACM MM2018和MICCAI2019-2021领域主席;现任CSIG青工委副秘书长,CCF多媒体专委会副秘书长等。
-
王兴刚,教授,博导,国家“四青”人才计划入选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研究工作见。分别于2009年和2014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在美国天普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问研究。在IEEE TPAMI、CVPR、ICML等顶级期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次数超过1万次,单篇论文最高引用1000余次。担任CVPR 2022领域主席,Pattern Recognition (IF 7.196)、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 (IF 3.103), Electronics (IF 2.412)期刊编委。入选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工程”、 获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微软学者”奖(全亚洲10名获奖者)、CCF-腾讯犀牛鸟科研基金优秀奖、华为优秀技术合作项目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4/4),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
薛志刚,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甘肃白银人。2001年、2004年和2009年分别获得理学学士、理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2009年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课题研究,2011年入职华中科技大学。主要从事结构可控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在安全防伪领域的应用研究。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CS Nano, Macromolecule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10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5项。2008年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2009年获玛丽居里博士后奖学金,2012年获湖北省楚天学者“楚天学子”称号,2014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学术新人奖”,2014年湖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016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8年获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2019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十佳青年教工”,2021年获评华中科技大学“三育人积极分子”。
-
万凯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华中科技大学东湖学者,海外优青,湖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获华中科技大学学术新人奖,从事信息论与编码领域研究,发表论文50余篇,书章节一章,信息论旗舰IEEE TIT 9篇。
-
彭海炎,副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4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12~2014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德分校公派联合培养,2015~2016年在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所和香港城市大学从事科学研究,2016年入职华中科技大学。主要从事激光全息高分子材料及其防伪应用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项) 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曾获中国流变学青年奖 (2014)、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15)、华中科技大学学术新人奖 (2019)。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JACS、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多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多件、美国发明专利2件,合著《全息高分子材料》,研究成果获国际著名企业关注。
-
张连斌,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82年2月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2010年于吉林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11月入职华中科技大学。现任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材料分会青年理事。主要从事超分子聚合物有序复合光功能材料及防伪应用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超分子聚合物交联诱导胶体粒子组装策略构筑复合光子晶体的方法,发展了结构色无角度依赖性、可修复光子晶体复合材料。以第一以及通讯作者在Adv 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SCI他引超4000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面上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华中科技大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科技攻关专项”项目等。2020年获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青年创新奖。
-
尤新革,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04年博士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现任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协会高级会员,先后担任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协会系统、人与机器协会模式识别技术委员会副主席,国际权威刊物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EEE Trans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 编委及Neurocomputing 等国际刊物客座主编,是中国计算机学会视觉专委会、中国人工智能协会模式识别专委会等学会全国专委委员,中国防伪行业协会理事、中国防伪包装与产品追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信息与信号处理、小波分析及其应用、生物特征识别与智能防伪、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等方面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及课题50余项;牵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22年)等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在TPAMI及NeurIPS、CVPR等本领域权威国际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Google他引6000余次。获国家授权专利40余项,国际专利一项。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多项。主持研发防伪票据及证照扫描识读与机读鉴伪等多项核心技术并实现规模化产业应用,开发点验钞机、清分机、票据鉴伪仪、证照鉴伪识读等系列产品服务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60余家商业银行和大兴机场、出入境口岸等国家重大工程,并出口到美国、欧盟、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
廖永贵,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江西赣州人。1998年、2001年和2005年分别获得南昌大学、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在日本产业综合研究所从事两年博士后研究,2007年起任职于华中科技大学。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超分子材料、手性液晶材料及其在安全防伪领域的研究。已发表SCI论文110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多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2013年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三)。
-
廖振宇 ,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武汉英才”优秀青年人才,华中科技大学东湖学者,获巴黎萨克雷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从事机器学习和统计理论研究,成果发表于ICML, NeurIPS, ICLR, COLT等机器学习顶级会议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